【防控知识及建议*第11期*】
正确洗手要点: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要记得洗手。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水和使用肥皂(洗手液)洗,揉搓的时间不少于20秒。揉搓步骤可以简单归纳为“内、外、夹、弓、大、立、腕”七字口诀。
1.内: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2.外: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
3.夹: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4.弓:十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
5.大: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
6.立:指尖在掌心揉搓。
7.腕:清洁手腕。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病毒感染防范技术保障小组 2020年2月23日)
【防控知识及建议*第12期*】
常见误区:“戴多层口罩可以更好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戴一个口罩就可以了,戴多个口罩会使人喘不过气来,通气阻力增加,使劲吸气的过程中导致空气从侧面快速进入,反而起不到防护效果。另外,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普通医用口罩也可以阻挡飞沫传播。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病毒感染防范技术保障小组 2020年2月24日)
【防控知识及建议*第13期*】
1.常见误区:“吃维生素C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维生素C可帮助机体维持正常免疫功能,但不能增强免疫力,也没有抗病毒的作用。疾病治疗过程中,摄入维生素C通常只是辅助性治疗手段。
2.常见误区:“吃抗病毒药物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磷酸奥司他韦等是抗病毒药物,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其能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病毒感染防范技术保障小组 2020年2月25日)
【防控知识及建议*第14期*】
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明显的发热、乏力、肺炎等临床表现,但是病毒核酸检验呈阳性的人。无症状可能是体内病毒量少,也可能是身体素质比较好,所以没有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
从理论上讲,无症状感染者带有病毒,有可能造成传播。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所占的比例非常低,病情相对偏轻,携带的病毒数量比较少,传播能力相对较弱,传播的危害也比较小。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病毒感染防范技术保障小组 2020年2月26日)
【防控知识及建议*第15期*】
气溶胶:大小为0.001~100微米的固体或液体小粒子分散并悬浮于气体汇总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这种大小的颗粒不易沉降,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作为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载体而传播疾病。
气溶胶不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开放环境中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的几率极低。如果满足密闭空间、长时间暴露、高浓度三个条件,就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因此在电梯、车厢等密闭环境中必须佩带口罩,家中需定时通风透气。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病毒感染防范技术保障小组 2020年2月27日)
【防控知识及建议*第16期*】
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病毒感染防范技术保障小组 2020年2月28日)
【防控知识及建议*第17期*】
2020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发布信息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检疫传染病管理,纳入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这就意味着: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病毒感染防范技术保障小组 2020年2月29日)
【防控知识及建议*第18期*】
疫情期间骑共享单车时,尽量避开人群聚集地,且中途不做过多停留,务必遵守交通规则,同时需加强手卫生。建议骑车时戴手套,到达目的地后,摘除手套并进行手卫生(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如手套为重复使用,应及时清洗。
共享单车企业应保证车辆清洁及可正常使用;如车辆有明显污染物,清洁后可用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病毒感染防范技术保障小组 2020年3月1日)
【防控知识及建议*第19期*】
使用公共卫生间时应注意正确佩戴口罩。使用坐便器时,如厕后先把马桶盖盖好,再冲水。如厕后用洗手液(或肥皂等)流水洗手,使用干手机吹干,或一次性纸巾擦手。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病毒感染防范技术保障小组 2020年3月2日)
【防控知识及建议*第20期*】
3月3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发布,对比第六版内容,以下几点变化需要注意:
1.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汇总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2.疑似病例诊断标准:需结合参考的流行病学史对“聚集性发病”进行了说明,“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建议:少出门,勤洗手。房间定时通风透气,不要在密闭空间停留太久。出门时请佩戴好口罩。常接触的物品、常停留的房间应定时消毒。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病毒感染防范技术保障小组 2020年3月4日)
【防控知识及建议*第21期*】
新型冠状病毒对于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以及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三氯甲烷(氯仿)等脂溶性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在家中,有条件的可以采用75%酒精和消毒湿巾等擦拭。家中耐湿物体表面或地面可采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消毒。耐热物品可以采用煮沸15分钟的方法进行消毒。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病毒感染防范技术保障小组 2020年3月6日)